現在買東西真的是太方便了,而且每個商城都有很多優惠

因為物流的進步以及無遠弗屆網路商城,在這個特殊時期,不出門也是顧慮到自身安全

無論是生活上用的,還是比較高單價的3c產品,目前在網路上選購比較多,真的是非常方便啊

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真的沒錯,這就是懶人經濟啊!!!!(好像哪裡怪怪的)1911784406.gif1911784408.gif

【柳宗理】南部鐵器橫紋煎鍋(附不鏽鋼蓋)是我在網路上閒逛時,猛然看到的產品,而且這產品其實我在很多評論網站觀察很久了

以實用性,價格,網路開箱文,臉書還有Dcard的相關資料來判定,推薦的人真的不少

而且當時的入手價跟現在比,現在入手才真正賺到,實際到貨後,也是非常的符合我的需求~~~1911770202.gif1911770203.gif

最近家人也是很需要這個【柳宗理】南部鐵器橫紋煎鍋(附不鏽鋼蓋),不枉費做了好幾天功課,好險沒出槌

現在終於等到最佳購買時機,不然等下次折扣,不知道等到甚麼時候

所以我個人對【柳宗理】南部鐵器橫紋煎鍋(附不鏽鋼蓋)的評比如下1911770171.gif1911770178.gif

外觀質感:★★★★

使用爽度:★★★★☆

性能價格:★★★★☆

詳細介紹如下~參考一下吧

完整產品說明

 

【商品介紹】






南部鐵器是日本東北岩手縣盛岡地區赫赫有名的民間工藝,自古傳承至今已有超過四百年以上悠久歷史;每一件,都是當地工匠以古法長時間細細鍛造琢磨而出的絕品;這中間,特別是鐵壺與鍋具,更博得無數廚藝與茶藝專家們的青睞好評。

南部鐵器最為人稱道之處,在於厚度與密度均遠勝一般鐵器,故而不僅保溫度絕佳,且在加熱時,溫度能夠由單點完整擴散到整個鍋體,遂而不僅不容易燒焦,且因導熱快速均勻之故,更能使所烹調的料理美味加倍。尤其在烹煮蔬菜時,幾乎不用添加什麼水分就可以輕易煮透,可以充分享受食材本身的鮮美和營養。

其次,南部鐵器內含的鐵質,會於長時間熬煮過程中緩慢溶解出來,煮水時不但能使水更甘甜,也能預防缺鐵性貧血,對於健康有很大的助益。

而柳宗理設計的南部鐵器系列鍋組,設計大家與優質傳統工藝的攜手,甫問世便引起高度矚目;優美的造型與極其細膩細緻的功能考量,至今已成當代極具代表性的經典設計品。

這款橫紋煎鍋,鍋身為鑄鐵鍛造,南部鐵器特有絕佳的導熱效果,不僅可以將食材煎出完美的熟度和漂亮的格紋,更能讓多餘油脂滴落排除;並細心附上輕巧不鏽鋼蓋,煎烤之餘,還可加蓋稍微燜蒸一下,非常方便。

本鍋除了可在瓦斯爐、電磁爐上煎烤之外,更可以放入烤箱(不連蓋)中酥烤,烹調彈性無限寬廣。



【開鍋&保養步驟】

1.以溫水將鍋子洗淨,取乾紙巾拭乾。

2.將鍋子置於爐火上燒乾約20至30秒。

3.趁鍋子仍有餘溫,取少許食用油薄薄均勻塗抹在鍋子的內外層。

4.由於橫紋煎鍋的底盤非平整形狀,建議可取乾紙巾沾取少量食用油,以筷子夾取紙巾來回抹勻。


5.將塗好食用油的鐵鍋再次放於爐火上略微燒乾20至30秒即可。


【使用注意事項】

1.烹調後請不要將食物保存在鍋中。為避免生鏽,烹調完畢後請立即將食物移至其他容器。


2.請勿使用化學清潔劑清洗,以免不良物質滲入鍋子毛細孔。

3.使用後請用熱水清洗,並用火將鍋體上的水分完全烤乾,之後內外層皆塗抹一層薄油,收放在乾燥處。

4.為預防生鏽,請絕對避免鍋體長期處於濕的、或未清理的狀態。


5.若烹調後鍋底有燒焦或食物沾鍋,請用熱水煮一下軟化該處,再以軟質的布或刷子清除即可。(請絕對避免使用刀子等尖銳物品清除焦漬。)

6.小範圍生鏽,請用乾燥的布沾清潔劑清除;嚴重的焦黑或生鏽狀況,請用清潔劑及金屬刷具清除焦漬及生鏽處;除鏽後,鐵表層可能會剝落露出內層銀色的鐵,擦乾後請塗抹油層,並使之充分滲入鍋體。


※使用前請詳讀商品使用說明書。



【品牌故事】

若論當代日本最受景仰也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巨匠,當非柳宗理莫屬。

柳宗理生於西元1915年,為奠定「日本民藝」理論與審美基礎的知名民藝家柳宗悅之子,自小深受日本傳統民間工藝器物之美所薰陶。1950年,柳宗理成立了Yanagi設計機構,數十年來,所設計的家具、家用工具器皿不斷獲得包括日本工業設計競賽首獎、義大利米蘭金獎、以及日本工業設計界最高榮譽good design賞等無數國際獎項;並自1977年以來持續擔任日本民間工藝博物館總監。

柳宗理個人極堅持以「手」進行設計。特別是家用器皿器具的部分,不畫設計圖,直接手工開始製作實物大小的石膏模型;花費長達一年到兩年時間以上,真正從「用」出發,用手拿捏、撫握、思考、修正;「是手要使用的東西,所以當然要用手來設計!」「用手去感受,手上便會有答案。」柳宗理說。

也因此,柳宗理的器物之美,不僅只是形式與視覺上的表象之美,而是讓你在接觸了瞭解了之後,深深知道,這器皿這物件,會怎麼樣不著痕跡地加入融入你的居家裡生活裡,日日相見相會相伴,用歲月用時間,一點一點摩挲出,悠長綿長的情味。

品牌名稱

  •  

款式

  • 雙耳

包裝組合

  • 1鍋

尺寸

  • 21cm~25cm

形狀

  • 橢圓形

適用於

  • 烤箱
  • 電磁爐
  • 瓦斯爐

材質

  • 鐵/鑄鐵

商品規格

  • 品牌:柳宗理
    尺寸:直徑22㎝
    容量:900ml
    材質:鑄鐵
    顏色:黑色
    產地:日本

 

非常推薦【柳宗理】南部鐵器橫紋煎鍋(附不鏽鋼蓋)給大家

↓↓↓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↓↓↓

↓↓↓找不到適合的商品嗎,本月好物推薦一起來看吧↓↓↓

標籤註解:

PTT鄉民【柳宗理】南部鐵器橫紋煎鍋(附不鏽鋼蓋)限量,團購,限時,週年慶,禮物,優惠,【柳宗理】南部鐵器橫紋煎鍋(附不鏽鋼蓋)特價,開箱,比價,活動,好評,推薦

mobile01網友【柳宗理】南部鐵器橫紋煎鍋(附不鏽鋼蓋)哪裡便宜,採購,優缺點,試用【柳宗理】南部鐵器橫紋煎鍋(附不鏽鋼蓋),好用,CP值,經驗,好康,集購,下殺,免比價,去哪買?,

名人推薦【柳宗理】南部鐵器橫紋煎鍋(附不鏽鋼蓋)介紹,部落客,排行,【柳宗理】南部鐵器橫紋煎鍋(附不鏽鋼蓋),體驗,精選,限定,折扣,折價卷,dcard推薦,直播主推薦,網紅推薦熱賣款

熱點新知搶先報

 

寫在前面: 此前已經從入門科普的角度,講了DIY裝機中「三大件」中的兩個:CPU和主板。畢竟對於不太熟悉DIY的入門玩家,CPU和主板其實更複雜一點,因為個人需求的不同,不是單一的性能指標就搞定。而顯卡方面,我覺得其實更加簡單純粹,直接總管GPU圖形性能,需要多少性能,兜里有多少錢買啥就行了,老實說一開始並沒太想做這個選題內容。 不過,從一些網友的詢問評論上也看到,其實大部分新手對顯卡還存在一定的誤區:這不僅僅是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等,包括熟悉DIY的老鳥和新手菜鳥之間,也存在認知比較大的差異,很多看似常識的知識,其實就是新手最關心的。 舉個例子:一些新手就會問到「XXX這顯卡能用嗎,這顯卡能和主板配套嗎。。。類似這樣的問題」(實際上PCI-E x16顯卡插槽都一樣,顯卡按需隨心選就行了,不像CPU主板還存在兼容問題)。所以本著乾貨、實用的原則,講講我個人對顯卡選擇的一些看法~~~ ... 差點忘記說,今天我們只說獨立顯卡哦,關於核顯(無論是比較弱的Intel核顯,還是AMD尚能玩玩網遊的APU)我們就都不作討論了。所以理論上,購買獨立顯卡的玩家,都是多少有單機遊戲需求的,或者至少玩個吃雞,核顯啥的還是先洗洗睡了。 最重要的,放到開頭說: 玩遊戲,顯卡的性能最重要!決定遊戲幀數流暢度,顯卡性能的權重比CPU要高不少! 舉一個相對極端的例子:以Intel平臺為準,除了特別吃CPU的遊戲,很大部分情況,i3-9100F(700) + RTX 2070(3000) > i7-9700F(2400) + GTX 1660(1500)(先別著急噴哈,只是突出下顯卡的重要性,很少有這麼配的) ...玩遊戲裝機,顯卡還是絕對的「C位」! 更實際的情況是,比如CPU選擇i7,搭配RTX 2060這樣的顯卡,玩遊戲這樣配就很吃虧;兩者同樣的預算成本,我們不妨選擇i5,搭配RTX 2070甚至2070 Super。這也是常說的,CPU和顯卡的平衡問題。對於預算並不是特別充裕的玩家裝機,預算大頭放到顯卡上還是王道,CPU沒有瓶頸夠用就好。 當然這並不是說遊戲對CPU沒啥需求,只不過目前來看,只有極個別的一些硬體殺手遊戲除了很吃顯卡,對CPU多核需求也不低(比如《刺客信條:奧德賽》、《全面戰爭:三國》等AI單位多的遊戲)。所以面對大部分3A單機大作,6核,甚至4核的CPU都能滿足,所謂CPU的性能瓶頸真的不算明顯,畢竟兩三年前4核8線程的i7還是消費級旗艦的存在。 所以,再強調一下:玩遊戲,顯卡最重要! 顯卡基本概念 晶片兩大陣營:NVIDIA、AMD ...在近幾年的競爭中,N卡確實占據絕對優勢,A卡在一些型號上找性價比空間 和CPU處理器一樣,顯卡目前也是有兩大陣營可選:NVIDIA(簡稱NV、英偉達)和 AMD,一般就稱之為「N卡」和「A卡」。只不過有別於CPU直接賣晶片,NV和AMD則是先將顯卡晶片賣給OEM製造廠商(華碩、技嘉、微星、七彩虹這些),通過不同的設計方案最終成為一張張市售的顯卡。 ...基於核心架構,在規格上進行刪減,從上之下推出不同顯示核心(GPU核心) 所以很自然的就引入顯卡晶片,或者顯示核心這個概念,不過都需要基於一個核心架構基礎(比如目前N卡的圖靈架構、A卡的NAVI架構)。一般來說,每一代新顯卡的推出,都是在新架構基礎上研發的GPU晶片,然後再根據不同的定位,對GPU規格進行一定的刪減,為市場細分進行不同的GPU晶片布局。 ...我們以NV的RTX系列作為實例(這裡缺少RTX 2080Ti、2080S) 上面這個圖,就很詳細的反映出GPU核心(冠以不同的核心代號)的不同,以及規格刪減的變化。這裡的諸如「電晶體、流處理器、紋理光柵單元、各種Core」就深入介紹了,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挨個自行百度。因為具體顯卡的選購併不用了解的這麼深,這些東西一般也就出現新顯卡的媒體首測中,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去慢慢入坑。 但總的來說,更新的核心架構,以及相應的顯示核心(GPU核心),同級別上肯定性能是更強的。 那麼對於一般準備裝機的用戶,我們其實只要了解「顯卡的型號、顯存、顯卡核心頻率」這三個基本就OK了。 顯卡型號: N卡:主要分為支持RTX光線追蹤特效的RTX 20中高端系列,以及1000-2000元左右入門+主流的GTX 16系列顯卡 A卡:最新一代NAVI的產品還不多,只有RX 5700XT和RX 5700算是中高端性能級,以及主打入門千元級上下市場的Vega架構顯卡,主要是RX 590、RX 580。(PS:剛剛推出了RX 5500XT,性能和580、590差不多) *光線追蹤(Ray Tracing):這裡是NVIDIA RTX系列顯卡支持的技術特性,更好的展現陰影、光線、反射、全局照明等視覺特效。 ...NV經典洗腦的RTX光線追蹤,看上去是不是挺明顯的 舉一個例子,比如遊戲光線反射的倒影,如果沒有光線追蹤支持,可能就是做模擬鏡面材質的效果,並不會根據附近光源做真實的反射特效。而開啟RTX光追,模擬的效果會更真實,比如上圖的對比。 ...光追實際遊戲,我特意截圖最明顯的水面反光,實際動起來可能會忽略,玩起來目前差異並不會想像中很大 但!要知道NVIDIA官方RTX特效展示的部分,一定是精挑細選的,而且通過靜止畫面的對比會很明顯。實際玩起來遊戲,整體畫面是流動起來的,畫面光影細節會在動態視覺中減弱。如果一張靜態畫面,特效差異不足以瞬間看出高低好壞的差異,那實際動態畫面基本就近乎於沒啥區別了。所以通過上面這個視頻截圖,除了《戰地》有些水面反光確實極近真實,大部分情況差異還是有限的。 另外光線追蹤特效,是很吃顯卡性能的,開啟後遊戲幀數動輒直降30%-40%,在1080P、2K解析度下流暢運行光追(60幀左右以上)都並不是容易的事。當然了光線追蹤特效,這一代N卡RTX僅僅是開了個頭,除了硬體性能還不足以遊刃有餘的支持,支持光追的遊戲也屈指可數,算是一個戰未來的技術。另外對面A卡,不出意外未來也會提供相關光線追蹤(或者叫其他技術命名)技術,N卡算是先吃個螃蟹吧,只不過這肉目前確實挺少的。 ...顯卡天梯圖,可以作為初步的性能參考 OK,RTX光追的概念亂入之後,我們可以直接看上面這個「顯卡天梯圖」(這裡借用了驅家的天梯圖,個人認為還算比較清楚)。首先,我們需要正確客觀的認識天梯圖!這是媒體或玩家總結的一個顯卡性能大排行,可以大致體現各個顯卡型號的性能差異。但同一水平線,或者相鄰上下的顯卡,還會根據遊戲的不同,解析度的不同,有一些差異。所以,天梯圖可以作為初步了解的一個手段。 顯存: 顯存,其實就如內存和CPU之間的關係一樣,只不過顯存是整合在獨立顯卡中。用來快速存儲取用GPU核心處理的渲染數據。顯存方面,主要就說顯存容量、顯存頻率這兩個概念吧。 ...上一張顯卡拆解:中間是GPU核心,顯存是紅框的部分 顯存容量:對於一般的小白,顯存容量很容易被宣傳所忽悠:「採用4GB大容量顯存的高性能顯卡」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,其實並不代表什麼。因為上面我們說了,決定顯卡性能的還是最新的顯卡核心技術,顯存只是一方面因素。(這裡就拿汽車舉個例子:就好比十多年前的一輛大排量5.0大排量的V8,放到今天,加速可能比不過最新技術加持的2.0T 4缸小鋼炮。但車子好歹8缸還有聲浪呢)。 OK,拉回來哈~~顯存容量當然也是有用的,比如越高的遊戲畫面解析度,對於顯存的需求也就越大。所以在同一代顯卡中,定位更高的顯卡型號,自然也會配備更大顯存。 ...NVIDIA老黃精湛刀法,1660隻是換一個顯存就出了張新卡,照顧市場細分 顯存類型:其實這個算是拓展進一步的概念,入門新手其實我覺得不看也無所謂。這裡簡單說一下:此前使用多年的GDDR5顯存是基於DDR3內存改造而來(並不是DDR5內存哦),如今顯卡顯存正從GDDR5向GDDR6(基於DDR4內存技術)過渡,所以更新一些的顯卡會看到GDDR6版本,更先進的顯存也能帶來性能提升。 比如N卡推出的GTX 1660 Super,就是在GTX 1660基礎上改進的(更新為GDDR6後,顯存頻率更高),帶來與GTX 1660Ti近乎相似的性能表現。至於具體顯卡的選購,我們放到文章的後面再說。 顯卡核心頻率: ...定位更高的顯卡,GPU核心頻率出廠也更高一些 沒錯,就是GPU核心運行的頻率,放到最後去說,並不是說不重要。而是對於絕大部分玩家,特別是DIY玩家新手,我們其實不用太操心核心頻率的問題。因為無論N卡還是A卡,各個型號的基礎頻率和Boost頻率晶片廠商都已經規定好了,當然了允許OEM廠商基於更好的用料和設計,出廠就有更高的頻率,或者有進一步顯卡超頻的可能。但實際上,高也很有限,不想折騰的人,忽略掉就好了。當然了,同樣一個型號的顯卡,定位定價更高的往往也擁有更高的核心頻率。 顯卡選購需求分析 關於實際的顯卡選購,我是不太提倡從所謂的預算出發的,因為DIY裝機是一個整體預算,更重要還是從匹配需求出發。不要說推薦一個2000塊錢顯卡吧,甚至說6000塊錢裝臺遊戲電腦,這種要求我覺得也太過一刀切了。 ...DIY整機,可以「加錢」的地方太多了,相比預算流,「需求流」出發更實際 特別是如今DIY裝機更多人也會對外觀顏值有些追求,以及SSD固態硬碟的親民化,到底是為了顏值選個好看點的機箱和水冷散熱,還是省點錢上個1TB的M.2固態一步到位,光是各種的排列組合,預算就能差出去大幾百塊。而如今顯卡型號定位細分更加緊密,多少幾百塊甚至就能選擇更高一個級別的顯卡了。所以這看銀子多少,該怎麼分配的工作,我還是嚴謹的讓消費者自己去拿主意比較靠譜。 接下來我從裝機用戶(主要針對玩遊戲)的不同需求出發,給大家大致一個思路範圍吧: ...fps幀數,衡量流暢度的指標 首先我們先搬出來,Fps幀數這個概念,已經對應我們人眼對於畫面流暢度的感知範圍。在顯卡性能評測中,基本上都是通過平均幀、最低幀數的測試指標,來評判性能是否滿足流暢遊戲的標準。 60幀一般認為是人眼能感知畫面流暢度的標準,故把60幀作為流暢遊戲的標準。 40-60幀這個流暢度範圍,我覺得屬於可以玩,至少不至於明顯的卡頓,不舒服。還可以調低畫質,來提升一些幀數流暢度。 至於遠超於60幀,比如100+的幀數,如果您有更高的遊戲體驗需求,或者比較看中電競體驗,那麼就可以上120Hz、144Hz、甚至240Hz的電競顯示器了。遊戲流暢度幀數,可以用到電競顯示器的刷新率性能。 ...評判性能,主要看平均幀,最低幀也能做一個參考 在備選顯卡之前,通過媒體、玩家的評測來看還是必備的。這裡要強調的是,相對於理論測試成績(3DMark那些是指理論數值,跑分和遊戲實測存在差異),直接看遊戲實測的幀數最靠譜。一般的測試,平均幀是最主要的,最低幀可以做個參考。當然了,還有1%最低幀這個概念,可以更科學實際的衡量,這裡不清楚的可以百度進一步了解。(你都懂1%最低幀?那你自然懂怎麼選顯卡啦) LOL、網遊、需求不太高的主流單機(1080P解析度):千元左右顯卡 對於全民電競遊戲的LOL,雖然是一款很老的遊戲,確實對顯卡性能要求不高,甚至核顯在高畫質下也能保證60幀的流暢度。但實際上,如果進行激烈團戰,難免幀數暴降或者最低幀的出現(瞬時間的卡頓),所以如果想更穩妥的玩,配一款千元左右的入門獨顯更靠譜。除此之外,網遊什麼的自不在話下,早期經典的單機(COD、極品、實況FIFA、NBA 2K)也都能通殺。 ...千元價位段,A卡有不少實惠的產品可選 當然了,上述說的保守了,其實目前主流的單機遊戲(對性能要求不是特別高的)也能應付。不是特別嚴謹的說,在1080P解析度高特效下,即便不是都穩定在60幀以上,四五十幀的完全可玩流暢度應該也是OK的。至於吃雞(絕地求生),1080P全高畫質基本也能60幀流暢,想要嘗試2K解析度還是沒戲,有條件的話,我會建議預算再高一點點為優。 具體顯卡型號部分,N卡這邊是GTX 1650、1650S;A卡則是RX 580 2048SP、RX 580、RX 590都可以選擇,價位上從八九百元到1300元左右(參照京東價格)。 主流3A單機大作(主戰1080P解析度,2K有些也可以):1500-2000元左右顯卡 往上一個定位和價位的選擇,可以更全面的照顧到所有3A單機大作了,在這個性能級別,1080P已經不是啥問題,有些需求不高的可以上到2K解析度也很流暢(60幀以上)。 剛剛說的吃雞(絕地求生)作為一款N卡優化遊戲,這個性能層級玩的也更輕鬆流暢,不僅穩定在60幀以上,對於FPS電競遊戲,更高幀數顯然有更好的遊戲體驗。(特別是針對目前 主流的1080P 144Hz電競屏,更高幀數才有使用的價值)。 ...GTX 1660 Super性價比還是很香的,不過上2K解析度,更建議1660Ti 至於顯卡的選擇,這個性能層級起步可以選GTX 1660,不過我個人更推薦GTX 1660S、以及GTX 1660Ti,其中後來跟進的1660S更是擁有在1080P幾乎匹敵1660Ti的性能,所以還是比較合適的。但如果更側重於2K解析度,更追求畫面效果,1660Ti會更好一點,但價格也上升到了2000元價位。 2K特效全開玩3A大作(N卡,可追求光追特效):高端顯卡層級,2500元價位以上 再往上一個性能層級,顯然是希望能在2K解析度下,最高特效的儘可能滿足所有3A遊戲大作。這裡可以選的就是N卡中的RTX系列(2060、2060S、2070、2070S、2080、2080S、2080Ti),A卡則是RX 5700、RX 5700XT這兩個。 ...非大廠的RTX 2070 Super曾經有3399元的價格,高端卡價格戰也夠狠的 看上去選擇上很多,但實際上N卡值得選的部分,主要還是後面為了應對A卡做的升級Super產品,特別是2060S和2070S這兩個型號,性能基本上與2070和2080沒有什麼太大區別了,所以預算充足的玩家選擇Super才是王道。 而單論純的性能價值,2070S確實夠強的,京東特價最低可以打到3500元價位,在高端顯卡中的性價比確實不俗。 ...選擇5700、5700XT的話,也是看A卡的性價比,到底能便宜多少 當然提到性價比,AMD自然是不能忽視,特別是在N卡安排上了Super系列之後,RX 5700和RX 5700XT這兩個也進一步進行了降價。所以在2500-4000元+的高端顯卡的價位,RTX 2060、RX 5700、2060S、RX 5700XT、2070S,確實是更加細分,高端顯卡的價格戰可見一斑。 另外高端N卡的RTX系列,還可以開啟光線追蹤特效,這個確實算是一個額外的價值。但還是因為性能需求太高,我是建議如果真想比較好的體驗光線追蹤(光追特效,在遊戲中也分高、中、低等級),還是選擇RTX 2070 Super甚至更高的顯卡。想要在2K解析度,開光追流暢都是不容易的。 土豪玩家:我覺得感覺直接上RTX 2080Ti就好了 ...頂級卡皇,還有水冷散熱的旗艦可以選,土豪的玩具真好 上述我之所以沒怎麼提及,RTX 2080及以上的顯卡,主要是處於金字塔頂端的顯卡,確實不存在什麼性價比一說了。RTX 2080基本停產之後,RTX 2080 Super基本是直接從5500元起步,而消費級遊戲卡皇的RTX 2080Ti更是直接在萬元價位左右,一些霸道的非公版的水冷散熱版顯卡更是賣到15000元的信仰價。 實用派、品牌控、RGB顏值黨:挑選顯卡的一些迷思 具體在選購顯卡上,其實還是看兜里的銀子說話,根據我自己和身邊朋友的一些經驗,個人認為大概還可以分三類預算需求的玩家:回歸DIY本質的實用派,主流預算的玩家,以及追求外觀顏值的高預算玩家。 1、追求性價比的實用派:不選雜牌,非一線大品牌妥妥用,沒啥區別 ...首先注意不要圖便宜選一些雜牌,萬一你就中獎了呢 DIY裝機的王道,肯定還是從性價比出發。對於預算緊張,只要有性能穩妥用的實用派,應該不是少數。而對於這些用戶,我建議直接刪繁就簡,客觀理性的看待做工用料就好,因為再好的用料和做工,出廠提升的頻率也很有限的,即便我們用一線大廠的頂級非公和二三線的丐版顯卡對比,最終實際的性能差異也很有限。 ...網上可以看到很多顯卡橫評,但實際遊戲幀數差異,都非常小 這裡打個比方:比如同樣都是GTX 1660Ti顯卡,一張市售很便宜用料很一般的來跑遊戲,比如72幀;同樣的硬體平臺,換一張定位高端的頂級非公跑,頂多再多個三五幀也就到頭了。那同樣都是70多幀,玩當下這個遊戲體驗上並無區別,而真正未來幾年遊戲難應付的時候,多出來幾幀也是不頂用的。 想起來當年剛工作不久,就裝了一臺GTX 660的遊戲電腦,顯卡選擇的就是盈通。原因呢?無它,當時盈通的那張卡是京東裡面最便宜的,後來用了好幾年直到賣了二手也沒毛病。 ...京東發貨的,並不代表是京東自營哦 對了,選擇非大廠的顯卡,購買渠道的部分,我還是建議售後更加靠譜的電商平臺,而為了避免售後的麻煩,JD自營自然是最佳選擇了。值得一提的是,即便勾選了京東物流,但「京東發貨、京東物流」並不是「京東自營」哦,雖然這類第三方商家也能提供售後支持,但JD平臺最大賣點還是方便的售後,各位需要看仔細哈。 再強調下結論哈:非大廠品牌,電商平臺購買,實用派放心用 2、「講究」點品牌,預算主流的玩家:大廠售後更好,二手價值更高 對於預算並不算緊張的用戶,可能並不去100%追求極致的性價比,還是更信賴大品牌的可靠性和耐用性。而對於知名品牌的顯卡,雖然購買的時候會貴那麼一點,確實有自己的優勢。 ...一線大廠,在產品質保售後上會更完善 一線大廠往往會更在意品牌價值的營造上,產品品質和售後自然也不能怠慢,加上本身出貨量大和代理商、維修售後點的數量優勢,確實比二三線廠商在產品售後服務上有更好的支持。比如更相信自己的產品品質,官方質保期會更長一年;比如即便沒有發票和購買憑證,也能通過個人送保、或者代理商送修的方式來質保,這對於擔心售後的用戶來說確實更放心一點。 ...一線大廠,在出二手閒魚的時候,往往也更好出手,殘值也相對高些 可不要忘了,DIY硬體出二手也很常見,大品牌的認可度顯然更高。在閒魚二手平臺就能看出來,一線品牌的殘值往往更高,哦對了,這裡也提醒下各位,硬體的包裝盒和配件儘量都保留好,這樣出二手的時候更有賣相,也能比一般單獨裸卡多回血一點。 3、預算充足,追求外觀顏值的玩家:顯卡設計再好,你都看得到嗎? 最後就是有錢真好的玩家了,除了要求顯卡的性能,希望能打造一臺外觀顏值也同樣出眾的主機。而現在各大品牌也都競相推出誇張的非公版顯卡,RGB燈效也都成了標配,但顯卡正面風扇再多的RGB燈效,如果我們一般正常安裝顯卡,都是橫著水平插到主板上的,顯卡正面設計其實是看不到的。 賣家秀: ...單獨只看顯卡效果圖,這RGB燈效太酷了吧 賣家秀: ...如果只是常規的橫置水平安裝,效果也就這樣而已啦 我們用技嘉高端AORUS大雕顯卡為例,應該能很清楚說明問題。在RTX 20系列中,AORUS顯卡正面的風扇燈效,很巧妙的用風扇燈珠,製造出不同的RGB效果,確實挺驚艷的。但很多賣家,最終的賣家秀,也就是上述這個樣子:雖然顯卡的側面肩部還提供AORUS LOGO,但這張RGB高顏值的價值,幾乎就沒展現出來,當然也有少數人低調的玩家,但對於買這張卡的,不豎著展示真的完全浪費了。 ...正確的賣家秀,應該是這樣才完美! 而真正的賣家秀,上面這個豎插顯卡才是大雕的正確打開方式,是不是瞬間還原了官方宣傳的效果,確實逼格提升了很多!而這就需要我們在選配一個顯卡延長線,以及顯卡的豎插支架。 ...類似就是這個效果,垂直安裝顯卡,才能展示顯卡正面 另外這又引出來一個玩家最關注的問題,顯卡延長線會不會損失一定的顯卡性能? 答案是:損失極小,幾乎沒什麼影響!可以放心使用! ...豎插顯卡,主板下方的RGB信仰燈也會被遮擋哦 只不過針對豎插顯卡的玩法,我們在選擇機箱的尺寸和兼容性上,就要稍微用點心。又或者是,比如很多高端主板,豎插顯卡會擋住主板的晶片組散熱片。而這一部分,往往也是主板信仰LOGO呼吸燈的位置,高端主板和顯卡在RGB燈效上就難兩全了,需要玩家自己抉擇一下。 彩蛋:針對女性玩家,盈通粉色系顯卡值得點讚 寫到顯卡外觀、垂直安裝的部分,突然想到雖然是通路小廠商的盈通,推出了一系列粉色系的顯卡,確實在整個顯卡業界,甚至是整個DIY板卡業界算是頭一份,我覺得還挺對路子的。盈通自己的官方宣傳上,更是結合二次元乾脆來個「女裝大佬」,還挺有亮點的。 ...盈通一系列的粉絲系顯卡,定位人群挺明確的 身邊的朋友,特別是當下LOL電競全民風潮,女性玩家絕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人群,而且量還真不小呢。而且切身的體會,對女性朋友而言,很大程度上,粉色真的即是王道,組一臺粉嫩的主機未來可期。 ...旗下RX 5700XT,還推出了「櫻瞳」這個很有創意的型號...顯卡的金屬背板上,也都直接印上了二次元十足的原畫 盈通旗下的A卡旗艦RX 5700XT,還推出了一個「櫻瞳」限量版,單獨從這張顯卡的用心程度和創新上確實值得點讚!且不說這設計和效果,是否能滿足所有人的審美,但算是用心之作了,身邊的一些女性朋友看了都說還挺喜歡的,顏值還真的是第一生產力。 ...可惜細節上沒想好,安裝後人物是倒著的 不過只可惜細節上,盈通還是有點大意了,這畫方向設計的反了:按照實際安裝的方向,最終呈現給我們的金屬背板,人物是倒著的,確實有些遺憾了哈。不過這也說明了問題,DIY裝機確實是一個講究細節的活兒,特別是準備打造高顏值,出眾外觀效果的玩家,一些兼容性和硬體上的搭配,細節上的把控才有最佳的效果。 提到了女性DIY用戶,其實也是希望DIY各大板卡廠商能認識到這方面的需求,其實市場還真的不小呢,粉色系女性化的外設產品,機箱就有相關的產品。既然現在顯卡有了先鋒,希望後面有更多可以跟進。 最後總結和建議: 上面說了這麼多,主要還是從顯卡的一些基本知識出發,後面更多是不同玩家需求取向上的選購方面的建議。並沒有特別的推薦某些顯卡品牌和型號,也是因為顯卡價格一直都在變動,到底哪款性價比最高,還是結合玩家的需求和當時那款顯卡搞特價;至於外觀方面,審美就見仁見智啦。 ... PS:大家的鼓勵是本人寫作的動力,如果大家喜歡本人的文章,還請多多「收藏」、「點讚」、「評論」哦! 如果您認為內容還夠實在,也希望可以關注 @午夜種草,後面會帶來更多乾貨內容。有啥關於DIY裝機配置上的問題,也非常歡迎評論留言,會儘可能的交流解答。

 

↓↓↓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↓↓↓

 

 

文章來源取自於:

 

 

每日頭條 https://kknews.cc/game/n2zykm2.html

MOMO購物網 https://www.momoshop.com.tw/goods/GoodsDetail.jsp?i_code=3958216&memid=6000007380&cid=apuad&oid=1&osm=league

如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,我們會立刻下架。

DMCA:dmca(at)kubonews.com

聯絡我們:contact(at)kubonews.com


【這款到底值不值得購買】【專櫃百貨也推薦】【好用嗎?聽聽專家怎麼說】
【產品即將出清】 【好媽媽】大廚秘醬5入組(下殺特優惠)【試用心得真心不騙】 【薑博士】特級老薑粉(膠囊)【還在考慮入手嗎,沒關係,開箱文在這】 大匠文創大賀壽司米2kg+溪州黑米元氣800g【史上最強開箱文在這】 【日本富士雅麗_買1送1】易潔琺瑯保溫杯540ml(共2杯4蓋2提袋)(咖啡杯.隨行杯.真空保溫杯)【本月熱門推薦】 【Hopma】鄉村十二格書櫃(單色可選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l99ly32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